呼吸器

登楼抡锤拖拽120斤重假人记者体验消

发布时间:2022/10/5 13:11:40   
吡美莫司乳膏价格贵不贵 http://baidianfeng.39.net/a_yqyy/140111/4325329.html
02:24

钱江晚报·小时新闻记者谢春晖实习生李昂通讯员陈钧文

杭州的夏天是真热。

酷暑之下,有一群人却把自己“裹”得严严实实,在烈日下抡大锤、爬楼、拖重物,甚至还要在滚烫的地面上匍匐数十米。他们做这一切,不为别的,就是为了能在火场里多救人,少牺牲。

今天(7月25日)上午,在杭州市上城区消防救援大队复兴消防救援站,钱江晚报小时新闻记者体验了被消防员称为这个夏天里最“魔鬼”的两项训练科目——空气呼吸器耗气训练和蒙眼沿水带撤离训练。

开展这两项训练是为了让每个消防员清楚自己的极限在哪。

体验开始前,记者发了一条求指点的朋友圈,评论中大部分消防员的留言是:“别中暑。”

1】登楼、抡锤、拖拽斤重假人……一趟下来,累瘫

空气呼吸器耗气训练,通俗地讲,就是在穿戴好全套灭火战斗装备后,接通空气呼气器,进行剧烈的锻炼,模拟火场内高负荷作业时,一钢瓶压缩空气的使用极限。

全套的灭火战斗装备,除了大家熟悉的灭火战斗服外,还要带上七八斤重的工具包,背上20斤左右的压缩空气钢瓶,套上阻燃头套……这一套装备穿戴下来,我已经全身开始暴汗。

戴上空气呼吸器面罩,打开供气开关,训练开始。

这是我第一次使用消防的空气呼吸器,比较忐忑。大口呼吸了几下后,感觉与平时呼吸没有太大差别,只不过每一次的呼吸都能听到很响的呼吸声,有种压迫感。

训练一开始,我需要抱着水带登上4层高的训练塔,然后在四楼窗口用绳索将另外两卷水带从一楼拖拽至四楼,再将两卷水带从四楼提至一楼。

这样看似轻松的一个训练环节,完成后人累到不行:大口大口喘粗气,厚重的战斗服完全不能散热,就像置身在桑拿间。

训练并没有就此结束。

等着我的还有抡锤敲击轮胎、拖拽斤重的假人和背上充满水的水带冲刺……每一个环节都是考验。

呼吸面罩里,窒息的感觉时不时袭来。

完成一趟训练的我瘫倒在训练场上,示意到达极限,需要休息。

脱下空气面罩的那一刻,恢复正常呼吸那一刻,空气好甜。

“我们平时训练,要练到空呼报警才行,一般需要三趟以上。”复兴消防救援站的消防员说。

整趟训练,我耗时6分50多秒。此时,压缩空气钢瓶的压力表显示,我的耗气量是约10兆帕,换算成体积,约为升。“你这耗气量是我们平时的两倍多啊,这么一瓶气,你最多也就只能用15分钟。”消防员说,我的耗气成绩如果放在一个消防站里,属于较差的等级。

不过,对于耗气训练来说,考验的不是时间长短,而是要让每个消防员清楚自己的极限,这样在火场里救援时,能保护自己与队友。“火场里如果空呼的压力开始报警,就一定要开始往外撤离。”消防员说。

2】蒙眼撤离,手脚并用,消防员的火场撤离远比训练要难

说到撤离,你是不是觉得就是从火场快速跑出来?

事实上在真实的火灾现场,消防员的撤离要比想象中艰难很多。

“火场里除了火就是伸手不见五指的黑,要想全身而退,不能跑,大多数时候得靠爬。”消防员告诉记者,浓烟笼罩的火场,撤离只能靠荧光导向绳或者是自己使用的水带。

我体验的第二场训练是蒙眼沿水带撤离。

在重重障碍的训练场上,被蒙上眼的我需要摸着一根水带,穿过各项障碍进行逃生。

事先,消防员带我熟悉了训练场上的障碍并教了一些小技巧。

这是他们给我的优待,正常训练中,提前熟悉完全不存在。

我从三根水带中挑了一跟自以为最简单的线路进行,然而现实好残酷。

蒙上双眼的我什么也看不到,摸着水带一点点爬。通过一处爬坡的障碍物时,险些从坡上坠落,惊出一身冷汗。

移动的每一个小步,都不敢有任何的偏差。爬过障碍物、穿过大型水管,还要在蒙眼的状态下,脱下压缩空气的钢瓶通过极为窄小的空间,再穿戴好钢瓶。大约20米的障碍,我花了9分多钟才完成,勉强完成了训练。

“真正的火场,比训练复杂多了,要承受的心里压力也会更大,如果这时空气呼吸器没有空气,那就非常危险。”消防员说,开展蒙眼撤离的训练,是为了让消防员们在真正面临火场撤离时更加镇定,“站里会给大家提升难度,甚至还会锻炼在空气呼吸器报警时进行撤离训练。当最后一兆帕的空气用完时,真的蛮绝望的。”

整场体验下来,记者耗时约15分钟,耗气约20兆帕(约升),接近空呼报警线。“从整个体验的强度来说,还没有到极限。”杭州消防战训处的消防员说,平时消防员的训练量是记者的两到三倍。

烈日酷暑下,消防员们的训练真心不易,而每一场火灾的处置现场比训练更艰苦。

“希望大家能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deyishus.com/lkcf/1837.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