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吸器

新冠肺炎可通过气溶胶传播我们该如何预防

发布时间:2022/11/9 18:31:35   

在2月8日举行的上海市疫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新闻发布会上,上海市民政局副局长曾群表示,目前可以确定的新冠肺炎传播途径主要为直接传播、气溶胶传播和接触传播。

直接传播和接触传播我们都非常熟悉:直接传播是指患者喷嚏、咳嗽、说话的飞沫,呼出的气体近距离直接吸入导致的感染;接触传播是指飞沫沉积在物品表面,接触污染手后,再接触口腔、鼻腔、眼睛等粘膜,导致感染。

那么气溶胶传播又是什么?跟一般的空气传播有什么区别?对我们的威胁有多大?我们又该如何预防呢?

什么是气溶胶传播?

传统的呼吸道相关传播途径中有飞沫传播和空气传播,飞沫传播指感染者呼吸道中飞出的液滴直接接触易感者的面部粘膜引起的接触性感染,由于飞沫直径较大在空气中迅速下沉,故多为近距离传播。而空气传播则是泛指易感者吸入含有病原体的微粒,因传播距离相对较远而界定。

随着检测技术的发展,人们认识到在说话、咳嗽或者喷嚏时,周围可以检测到亚微米、超微米级颗粒,对空气传播认识加深,进一步提出气溶胶的概念:广义的气溶胶指悬浮在气体(如空气)中所有固体和液体颗粒(直径0.-μm)的集合。而狭义的气溶胶指能够悬浮在空气中的更小的固体和液体颗粒。

简单来说:气溶胶的本质是能够悬浮在空中的微粒。相较于一般的空气传播来说,气溶胶能悬浮得更久、飘得更远。就好比走在路上闻到烟味,但身边明明没有人,这就是烟草燃烧后形成的几百纳米左右的颗粒的气溶胶。

举个例子

要进一步理解气溶胶传播,需要明确气溶胶的空气动力学,以咳嗽为例。

时间点①:A产生羽流状气溶胶,B同时受到大直径的飞沫接触和小直径的微粒吸入,而远距离的C未受影响。

时间点②:气溶胶开始扩散,许多大的颗粒开始沉降,B只吸入小直径微粒,C仍未受影响。

时间点③:气溶胶进一步扩散,大颗粒沉积在地面,B和C均可吸入小直径微粒。

狭义的气溶胶传播指的就是时间点③C吸入悬浮微粒的这个过程。

气溶胶传播,对我们的威胁有多大?

四川大学社会科学院教授李后强撰文表示,由于气溶胶颗粒比较大,一般大于10微米,50微米以上的最多,因此一般医用口罩(或者防范雾霾的口罩)可以阻拦这种粒子。特别小的气溶胶粒子(半径小于0.1微米),重量轻,主要分布在高空(来自土壤的靠近地面),随风飘走了,人呼吸到的可能性不大。另外,气溶胶质点比表面能很大,又有电荷,病毒很容易被破坏,存活度不高。

而对于非医护人员而言,在实际生活中,只有达到极高数量级的阈值,部分病毒才能由黏膜进入人体。同样,通过气溶胶形式悬停在衣物、皮肤的病毒,只有极微小的比例能通过手部触摸进入眼口鼻,病毒量能致病的可能性不高。

极为细小的气溶胶质点能催化或摧毁病毒,因此害处不大。大直径的气溶胶质点,能吸附病毒,但只要配戴合格口罩就能防控。因此,对于气溶胶传播病毒,我们要重视,但不要恐慌。

医务工作者如何预防气溶胶传播?

首先,我们需要明白哪些医疗操作会产生气溶胶,包括:气管插管和拔管,支气管镜检查,诱痰,心肺复苏,气道开放式吸痰,尸检,雾化治疗,收集鼻咽拭子,高流量吸氧,经面罩正压通气,高频震荡通气,以及钻牙、洗牙等口腔科操作。

单纯的飞沫传播,一般的外科口罩即能起到防护作用,而一旦明确存在气溶胶传播,医务工作者需要格外注意以下几点:

(1)传染源控制:给病人戴上口罩。

(2)确保将患者安置在符合要求的隔离设施中。

(3)适当使用个人防护设备(PPE),包括经过认证的N95或更高级的呼吸器。

此外,检验科临床实验室的生物安全问题也需要考虑到气溶胶的风险。标本在进行离心、接种等操作时应严格在生物安全柜中进行,气道来源的,如痰标本、肺泡盥洗液、胸水等更应给予充分的重视。条件受限的实验室,应尽量做到在打开器皿、移液等操作中动作轻柔、缓慢,离心后静置10min。尽量减少由于操作导致的气溶胶播散。同时,实验室工作人员应根据相关规程做好分级防护。

应不应该开窗通风?

若要减少悬浮的气溶胶的影响,适当的通风措施是必要的。例如,在建设医疗设施时往往采用上进下出的层流替换房间内的污染空气。

但需要注意,气溶胶是相对的,当其它不适当的气流介入时可使原本沉降的微粒(尤其是干燥后的飞沫核)在湍流作用下重新悬浮,或使原有污染气溶胶流向非污染区域,扩大传播范围。

这一点对居家或办公人群较为重要,例如居家隔离病人必须单间隔离,公共区域或其它房间自然通风时必须关闭病人所在屋子门窗。也不要采用风扇等流速高的装置以免引起湍流,重新悬浮微粒。

大众如何预防气溶胶传播?

除了开窗通风,我们能做的还有很多。比如上海的这场发布会就指出居民防疫要做到“七个要”:

一要取消一切社会活动聚集,要劝阻重点疫区的亲朋好友推迟访沪计划;

二要常开窗,多通风,保持室内空气的流通;

三要做好日常家庭消毒:对门把手、桌椅、马桶坐垫等重点部位用75%乙醇或含氯消毒液擦拭消毒;

四要讲个人卫生:饭前便后用流动的水、肥皂或者洗手液来洗手,咳嗽打喷嚏时用纸巾或手肘弯曲遮掩口鼻;

五要避免空气和接触传播:家庭成员要避免接触可疑症状者身体分泌物,不要共用个人生活用品;就餐时,公筷分餐,快进食,少说话,相互交流不宜近,避免握手和拥抱,拱手微笑讲礼仪;

六要严格做好居家隔离:外来人员要配合相关调查,准确报告实情、主动接受隔离;需要居家隔离、观察的,应尽量与家人分住所居住,条件有限的,要分房间居住,单间隔离,同屋居住的全部家庭成员都要带好口罩;

七要密切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deyishus.com/lkcf/2299.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