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呼吸器 >> 呼吸器前景 >> 李云明戴呼吸器一级防化服内棉衣全湿透,背
戴着呼吸器、身背50斤的设备,负重爬楼数百层,深入隔离场所进行消杀工作,八万米的区域一天完成,吃午饭时,宁可饿着也想躺着休息一会儿,继而才有力气投入到下午的工作中。1月27日,哈尔滨市消防救援支队接到任务,前往万豪酒店、新巴黎酒店等6家隔离场所开展消杀工作,记者采访了哈市消防支队特勤大队一站班长李云明,听他讲述了一天的紧张行动。
接到任务后,支队迅速成立了消杀工作现场指挥部,依托特勤大队疫情防控消杀突击队迅速集结力量,防疫物资、洗消装备连夜装车,出动7台消防车、25名指战员,组成6个消杀小组,每小组四人,设置室内消杀组2人室外洗消组2人。每天6个小组兵分6路,分别到负责的酒店,全天2次进行消杀工作。
早上6:30他们就要从队里出发,7点左右他们就会到达消杀地点,到达后他们分秒必争的调试着消杀设备,快速背上50斤的电动弥雾机,佩戴好正压式呼吸器,仔细的套好厚重的一级防化服后再随身上计时器,就马上冲向隔离点的走廊。因为疫情防控的需要每一层楼都要用他们的双腿一层一层的爬上楼,平均下来他们所负责的每一个隔离酒店都有超过20层的公共区域要进行消杀,计时器每20分钟就会提醒在内消杀的他们,回到户外与洗消组对接进行清洗消毒,就是这样反反复复的在楼道、走廊、室外往复,光是一个上午他们就会来回5、6趟,爬超过层楼。这样高强度的工作即使是常年受训练的消防员们也会体力不支。“我们里面的衣服每天都会湿透,要是体力不支了我们就会隔着充满哈气的防护面罩,互相比个大拇指,瞬间就觉得还能挺一挺”,李云明说。
这些参与消杀的突击队员的平均年龄,基本都不超过25岁,年龄最大的,就是31岁的班长李云明,当记者问道他有什么印象深刻的瞬间时,他沉默了一会才告诉记者,印象最时刻的就是他们班上有个只有23岁的突击队员,中午回来的时候问他:“班长,我中午不吃饭了,我趴一会下午直接出发。”“我听到这个话心里真的很不是滋味”李云明说。
中午匆匆吃完饭后他们也来不及休息,还需要对消杀设备进行灌药、清洗和调试以确保下午的消杀工作能顺利进行,很多突击队员也只能在下午去消杀路上的车里打个盹,又拖着疲惫的身体开始战斗。
每天晚上消杀完成后回到队里,他们还需按照操作规程现场对参战人员和装备进行两次洗消,一次性防护装备直接装袋封存、焚烧,进入营区前对人、车、装备进行再次洗消。完成这些后,这6组突击队员,还会自发聚到一起分享今天遇到的困难并提出解决办法,为第二天的消杀工作做经验分享,确保遇到问题第一时间解决,不耽误工作总进度。
龙头新闻·生活报记者黄迎峰实习生郝天朔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邮箱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deyishus.com/lkcf/247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