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吸器

首届火焰蓝国际消防救援技术交流竞赛侧

发布时间:2024/12/24 11:30:55   
敞开大门欢迎来取长补短练真功首届“火焰蓝”国际消防救援技术交流竞赛侧记本报记者李超“加油,加油,还有最后一段!”“one,two,three!”“puthimdown,ok!”这是11月5日在浙江省消防救援总队培训基地举行的首届“火焰蓝”国际消防救援技术交流竞赛现场传来的加油声和指令。此次交流竞赛为期2天,我国内地的13支消防救援队与来自尼泊尔、新加坡、塔吉克斯坦等9个国家的消防救援队及我国香港特别行政区和澳门特别行政区的消防救援队同场竞技,切磋交流消防救援技能。交流竞赛包括负重上10楼、60米肩梯登楼、米救人疏散物资、50米双人上攀救援、密闭空间潜水作业、大空间建筑灭火救援等20个科目。为救援创造环境竞赛现场11月5日,现场正在进行由浙江省绍兴市消防救援支队交流演示的科目——大空间建筑灭火救援。该科目依托大空间、大跨度建筑模拟训练设施开展,建筑东西长90米,南北宽27米,占地面积约平方米。现场以建筑一层东部起火为背景,且火势有向西、向二层蔓延的趋势。由于起火建筑大门关闭,内攻队员要按照开门内攻五步骤打开大门。内攻队员站在大门一侧,避免正对大门,由1名队员利用热成像仪或用手背触摸大门的方式预判内部火势。随后,内攻队员从一侧缓慢打开大门,同时对大门采取固定限位措施,防止大门突然关闭。“面对此类火灾,我们采用的是‘机器人编组加枪炮协同战术’,将机器人编组列入接警出动编成,消防员通过远程控制,将机器人送入起火建筑内部,机器人用水炮先对顶棚进行喷水扫射,以防顶棚构件掉落,然后再对建筑的承重构件进行冷却,防止火势向西蔓延。与此同时,消防员用机器人配备的热成像仪和视频监控系统实时监控火情,并根据机器人收集的信息,在外部架设移动水炮堵截火势,用墙壁破拆式消防车对建筑的非承重构件和窗户进行破拆,引导烟气流动,并派出排烟机器人,花最短的时间将火场烟雾浓度和高度缩减到安全可视范围,为下一步灭火和搜救创造有利条件。待机器人在内部开辟出安全通道后,消防员再进行内攻精准灭火。”浙江省绍兴市消防救援支队的消防解说员胡明磊介绍道。竞赛现场内攻小组由6人组成,分2组进行精准灭火。内攻队员先进行“防护装备六自查”,确定队员火场通信方式为“专频定呼”。内攻过程中,内攻队员的脚步为前虚后实,以探步的方式前进。外部安全员对内攻队员的内攻时间和空气呼吸器压力进行登记和实时提醒。如果火场内部发生轰燃,外部安全员会发出紧急撤离信号,并在集结区清点人数。一旦发现有人失联,紧急救助小组会立即启动紧急救助方案,实施救助。紧急救助小组由4名指战员组成,其中1号人员携带消防斧、热成像仪,进行探路;2号人员沿着1号人员前进的路线释放主搜索绳;3号人员和4号人员携带空气呼吸器和简易破拆器材进入火场。同时,外部安全员会在入口处架设高强光灯。避免人员二次受伤城市高架路多车连环相撞事故救援科目设置的场景为城市高架快速路上发生多车连环相撞事故,多辆车因撞击呈现直立、叠压、侧翻等状态,并导致多人被困。在复杂的环境中开辟救援空间、营救中防止伤员受到二次伤害,是该科目的难点。江苏省消防救援总队的消防员与香港、澳门、新加坡、塔吉克斯坦的消防员进行了交流竞赛。参与事故救援的队员,以6个人为一个作战单元,其中指挥员1名(对现场进行评估,制定救援方案)、卫生员1名(根据事故车辆状况、救援空间的方位与大小,对被困者进行全程医疗救助)、操作员2名(对事故车辆进行稳固、破拆、顶撑等,开辟救援空间)、安全员1名(对可能发生漏油、爆炸、火灾、触电、倾翻等潜在的灾害隐患进行清除,救援过程中做好安全监护工作,防止发生意外)、驾驶员1名(对救援现场进行警戒,救援过程中根据现场需要,提供救援所需的装备器材)。车辆事故救援按照救援程序分为7个步骤:风险评估、现场管控、稳固车辆、生命支持、创建通道、转运伤员、移交现场。指挥员对事故现场进行风险评估,包括评估环境安全,需要考虑日期、时段、天气、温度、车流量、周边车速、道路类型等,同时还要对事故车辆情况进行评估,即确认事故车辆数量、状态、车辆类型、蓄电池状态、动力源状态、发动机状态、气囊状态、电源处理情况、安全带状态、是否有危化品、行李箱状态等。安全员同步对车辆进行窒息灭火操作,即用二氧化碳灭火器对发动机进风口做窒息处理,使车辆熄火。其原理为在发动机进风口喷入二氧化碳,降低空气中的氧气含量,使发动机停止工作。此方法的优点是不会损伤发动机且能再次启动车辆。卫生员迅速接近被困人员,且正对被困人员的面部,防止被困人员扭头造成脊柱损伤,随后对其伤情予以分类,确定救援顺序,正确施救。香港消防员在50米双人上攀救援科目中显露身手随着指挥员一声令下,香港消防处坍塌搜救专队的消防员和江苏省消防救援总队的消防员开始了交流竞赛。两组消防员快速有序地对被困人员展开救援。江苏省消防救援总队的消防员迅速稳固车身,并对车辆进行断电处理,防止救援过程中发生触电。同时,对玻璃进行管控,为被困人员提供眼部和呼吸道部位的软保护,小心翼翼地破拆事故车辆玻璃,避免对被困人员造成二次伤害。香港消防处坍塌搜救专队的消防员用液压破拆工具对车门进行破拆移除,第一时间将医疗官送进车内,对被困人员展开救治。最终,两组消防员几乎是在同一时间将被困人员救出。“香港消防员在救援分组上与我们是有区别的,在香港的救援编成里有医疗官,可以对被困人员进行救治,所以他们在救援中会第一时间把医疗官送进事故现场,根据医疗官对被困人员的救治情况,随时调整救援方法和节奏。而我们的救援编成中没有医疗官,我们的救援属于保护型救援,因为在处置事故时,是多部门多单位协同救援。但无论采用什么方式,一定要保证被困人员不受到二次伤害。”江苏省淮安市消防救援支队清安中队中队长熊细宾说。由多个国家和地区消防员组成的小型国际救援队在救援中追求严谨和细致第二组与江苏省消防救援总队进行交流的是来自澳门、新加坡和塔吉克斯坦的消防员组成的一个小型国际救援队。在观摩过程中,熊细宾频频点头,感叹道:“他们虽然没有带那么多的工具,但每个步骤都很到位,特别是细节的处理,比如固定伤员就做得很好,很值得我们学习。”“我们组建这支小型国际救援队后,第一件事就是要选出一个领队。因为我有双语的优势,可以更好地起到沟通作用,所以大家就选我做领队。其实就交通事故救援而言,国际上的救援方法基本上是一致的,所以我们很快就能形成默契,每个人都知道自己该做什么。我们的原则只有一个,那就是不能让伤者受到二次伤害。”新加坡民防部队灾难拯救队的魏福祥说。精细救援十分重要水中车辆起浮救助科目是由上海市消防救援总队、江苏省消防救援总队和海南省消防救援总队联合演示的。该科目模拟车辆落水事故,1名驾驶员被困在车内。16名救援人员要乘3艘橡皮艇,相互配合完成车辆打捞、水下搜索与定位、浮标定位、水下破拆操作、被困人员打捞、水下车辆起浮、岸边与水下通信等工作。负责探测的一号橡皮艇行至落水车辆上方,救援人员利用劳伦斯声呐探测仪探测车辆的位置、经纬度、水深、水温及打捞物形态,标记定位坐标后,向指挥员汇报。水下机器人则负责探测落水车辆周边的环境,一号橡皮艇内的机器人操作手操作水下机器人,了解水下的救援环境情况。潜水员入水设置定位浮标,顺着指北针指引的方向,潜到落水车辆上方,对车辆位置进行定位,同时用水下破拆工具破拆车辆。营救小组使用充气后上浮的打捞袋将被困人员救出。最后,潜水员再用打捞袋打捞落水车辆。竞赛现场“这种救援方法现在已被广泛应用到应急救援工作中。为了最大限度地保护现场,我们在实施水下打捞或救援时会特别小心,因为只有精细的救援,才能更好地保护现场和被困人员。”上海市消防救援总队水域救援专业队分队长高峰说。看完演示后,来自塔吉克斯坦精英救援队的领队奥列格竖起了大拇指,说:“中国的消防救援事业发展得很快,我们精英救援队曾在6年前到中国交流过,跟那时相比,现在中国的消防救援工作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无论是装备方面还是救援技术方面都非常棒!”奥列格还说,精英救援队是塔吉克斯坦最优秀的救援队,一共有48支分队,以后他会经常组织精英救援队的队员来中国开展业务交流。结合实际开展训练“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我们花了将近3天的时间,把这些器材从多公里外的重庆运到浙江,之后又对这些器材进行细致的保养,确保它们在交流竞赛中不出问题。”正在整理水带的重庆市消防救援总队消防员袁建兰说。竞赛现场消防员们在宿舍楼前的空地上反复练习抬水炮、起跑、连接水带,参加枪炮协同灭火科目的重庆市消防救援总队消防员向帅说:“我们每个人都会通过反复练习,尽最大努力缩短用时,哪怕只缩短了零点几秒,也是值得的。”随着发令枪响,场上的消防员快速、精准地完成每一个动作,一道水线直接命中靶心。在现场观摩的俄罗斯紧急情况部消防司处长谢尔盖看完频频点头,说:“这个小组编成非常完整,队员对技能的掌握很熟练,动作很标准。在俄罗斯也有这样的训练科目,但人员配备没有这么多,还有就是我们在开展训练时,不只针对单一科目进行训练,而是每次训练都是综合性的训练。”当看到供水系统时,谢尔盖说:“这儿的消火栓都是露在外面的,取水很方便。俄罗斯的消火栓全都埋在地下,因为冬天太冷了,怕被冻住。另外,我注意到中国消防员用的水带上的接口都是快速接口,俄罗斯现在用的仍是三段接口,这种接口已经有大约一百年的历史了。当然,这也是出于气候的考虑。”在50米双人上攀救援科目中,重庆市消防救援总队消防员采用的是自走式上攀技术,这一技术得到了香港消防处高角度拯救队队员的高度认可。重庆市消防救援总队副参谋长陈禹表示,自走式上攀技术是他们在攀树运动相关技术的基础上,结合救援工作实际变形、改良而来的。在年举办的首届“绳命”国际山地救援邀请赛中,该总队参赛队员打破了百米上攀项目的亚洲纪录。中国消防员在救援中的出色表现得到了国外同行的一致认可“此次交流竞赛旨在搭建消防救援国际合作交流平台,我们就是要敞开大门欢迎世界各国消防队伍来中国学习交流,以推动中国消防救援队伍正规化、职业化、专业化建设。此次交流竞赛中设置的科目门类多、范围广、难度大。针对交流竞赛,我们设置了评估组;针对竞赛项目,我们设置了评核组。评估组会对交流竞赛中的科目设置、组织安排、行动规程的规范性、高效性和科学性进行整体评价,并不是单纯地看谁用时短,而是看谁救援技术科学、安全、高效、规范。最后我们会综合所有评测数据,形成完整系统的报告,这些报告将对我们以后的训练有很大的帮助。”应急管理部消防救援局高级工程师刘洪强说。此次交流竞赛加快了中国消防救援队伍在救援理念、技术、能力、程序等方面的国际化进程,提升了中国消防救援队伍的国际影响力、竞争力,同时深化了参与各方在消防救援领域的合作,起到了增进友谊、相互借鉴、共同提高的作用。(本稿图片由本报记者曹博远摄)来源:中国应急管理报编辑:刘小科中国应急管理报新媒体中心编辑:庞舒月董臣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deyishus.com/lkcf/7503.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