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呼吸器 >> 呼吸器介绍 >> 关于疫情放开,我的一点观察
苏州站的人潮,很久没在火车站看到这么多人了。
文=张江名媛
1,常识在回归。今天又有一篇华山感染的文章在朋友圈刷屏,光点赞我在转的时候已经超过五万,估计阅读至少在百万以上。审核还是张文宏。文章本身说了什么已经不重要了,张文宏最近的频繁亮相本身就说明了一切:让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不光是华山,医院和医院官微也推出了若干文章在普及新冠的常识,并很快抢占舆论高地。而过去这样的舆论场基本上由张文宏们之外的人把持。另一个变化是现在很难再看到某国因为新冠死亡多少多少人的新闻了。
2,重新夺回对身体的自主权。这些天,朋友圈里很多朋友尤其是北京的朋友都在晒自己阳了的过程。不见任何害怕和恐惧,反而看到更多的是自嘲。这种心态的转变说明只要不把人送到方舱或者强制隔离,人们愿意承担感染本身所带来的短暂的阵痛,毕竟这种阵痛是自己可以掌控并很快可以度过的,但是如果被送到方舱或者被隔离的话就很难说。不管是否对新冠真的恐惧,朋友圈的接力晒阳本身都有助于消除这种恐惧并抱团取暖。这三年有太多孤立无援的时刻,反倒是一起阳过才算是找回一点并不孤单的时光。
3,对放开的心态微妙而复杂。我自己的感受也很微妙。开心、错愕、不适应、一点点的担心等等。那天在虹桥站,看到门口坐着两个大白,我本能地掏出手机准备点开随申码,直到看到我前边的人都直接进站了,我才恍然大悟,原来这些都不用查了。紧随而来的是担心,当所有人都不用查健康码48小时核酸之后,其实反而加大了感染的几率,之前坐高铁还偶尔摘掉口罩喝口水透口气,但这次全程都不敢摘掉口罩。放开那天去泡温泉,有个大爷在汗蒸室里戴着n95。这不一定是缺乏常识,而是突然放开后的一种应激反应。我在写这篇的时候正在去南京的高铁上,隔壁有个穿着全身防护服的哥们,新冠三年,这是我第一次见到坐火车还穿防护服的。看他背的包是tommyhilfiger,算是有消费实力的,所以这种应激反应也好或者对新冠认知的偏差也好,跟一个人的经济实力和受教育程度无关,而是跟新冠时期的遭遇有关,跟他所处的信息茧房有关。
4,走出家门,拥抱感染。我本来打算这段时间在家宅着,但还是在晚上鼓足勇气买了去南京的火车票,打算一路玩到跨年。中途可能会感染,但晚感染不如早感染。不能因为害怕感染而放弃生活本身。过去三年放弃的生活已经太多太多。我要一点点地把这些逝去的日子补回来。在用手机敲下这次文字的此刻,列车在沪宁线上以将近公里每小时的速度前进,我的内心被一种从未有过的愉悦感包围。这种愉悦不只是因为放开了,而是我第一次感到了自由的可贵。流动的自由,选择的自由,而过去我不并不以为意,以为他们跟呼吸一样稀松平常并垂手可得。
5,感恩,感谢。除了愉悦,也有一些伤感。哪有什么岁月静好,不过是有人替我们负重前行。想起武汉疫情初期,那个90岁的老奶奶给60多岁感染的儿子写的便条:“儿子,要挺住,要坚强,战胜病魔,要配合医生治疗,呼吸器不舒服,要忍一忍,以便恢复…”早期的感染者等于是第一波帮我们堵枪眼的人,如果疫情当时不是在武汉暴发,而是在任何一个城市暴发,堵枪眼的人可能是你我中的任何一个人。当然需要感恩感谢的人还有很多,就不一一列举了。但我不会忘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