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吸器

养殖蚯蚓需要掌握它的再生性,蚯蚓的生活周

发布时间:2023/1/30 19:43:35   

大家好,我是不忘初心,今天和各位养殖朋友说说,养殖蚯蚓我们需要掌握和学习的知识,蚯蚓的再生性、蚯蚓的生活周期以及蚯蚓的食性规律。

1、蚯蚓的再生性,蚯蚓虽然属于低等蠕虫类动物,却具有顽强的生命力,这不仅表现在它对恶劣环境的高度耐受力,还表现在它具有强大的再生功能。蚯蚓机体的一部分在受到损伤、脱落或截除后,又重新生长的过程称为再生。再生性是蚯蚓的一种特殊生命现象,蚯蚓的再生分为生理性再生和损伤性再生。生理性再生是正常生命活动中不断进行着的过程,而损伤性再生的能力因种类不同而存在着很大的差异。同时躯体后部的再生能力普遍高于躯体前部的再生能力,但蚯蚓再生后的体节一般不会超过原来未受伤时的体节。

再生后一般躯体前部的再生部分和躯体其余部分一样宽,而躯体后部的再生部分比躯体其他部分要细一些,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会逐渐加宽。再生组织一般要2~3个月才能长满色素蚯蚓的再生性与腹部神经索及肠表面线状细胞有密切关系。当身体刚切断时,未受伤部分的线状细胞和体腔特殊的游离细胞将其中含有的糖原进行酵解,大量地转移到受伤区域,作为维持再生的能源。人们试验证明,损伤后10天,也就是再生进行了10天时,受伤部位的糖酵解要比正常组织高20%以上。如赤子爱胜蚓被切断后,每克体重的糖原由未切断时的5毫克,下降到切断后的2.1毫克当再生开始时,糖原含量每克体重只有0.2毫克,直到再生组织完成后2个多月,才能逐渐恢复到正常水平。

同时,蚯蚓再生中受伤组织呼吸衰弱,但随着再生的完成而慢慢恢复正常。人们用背暗异唇蚓做试验,当蚯蚓局部切断后,肌肉组织的平均呼吸速度每毫克体重每小时吸收7微升氧气,是正常时吸收氧气14微升的一半。随着再生组织的逐渐完善,其呼吸量逐渐增加,7天后可增加到11微升以后几个星期才逐渐恢复到正常的功能标准。蚯蚓的再生和温度也有密切关系,一般夏季的再生较快,最适宜的温度为20℃左右。同时生长中幼蚓要比成蚓再生能力要快一些。但如果切去具有性器官的体节,一般不会再生。经过长期的试验证明,如果将蚯蚓一部分移植到另一个蚯蚓体上是可行的,但尾与尾相连接要比头与头相连接成功率高得多。生殖器官的移植成功率也比较高。

2、蚯蚓的生活周期是指从蚓茧产下开始,经孵化、幼蚓成熟,直至出现环带并开始产卵。通常为3~4个月。日本选育的养殖良种太平2号、北星2号,生活周期最短仅47天,最长为天。还有的品种长达~天,这与饲养温度密切相关。蚯蚓的一生需经历卵茧期、幼蚓期、若蚓期、成蚓期、衰老期共五个时期。

(1)卵茧期:蚓茧的孵化时间与环境温度有关。太平号在不同温度下的孵出时间为:10℃时,需85天;15℃时,需45天;20℃时,需25天;25℃时,需19天;28℃时,需13天。

(2)幼蚓期:幼蚓体态细小且软弱,长度为5~15毫米。最初为白色丝绒状,稍后变为与成蚓同样的颜色。此期是饲养中的重要阶段,直接关系到增重效果。幼蚓期长短与环境温度有关。在20℃条件下,大平2号蚯蚓的幼蚓期为30~50天。

(3)若蚓期:若蚓期即青年蚓期。其个体已接近成蚓,但性器官尚未成熟(未出现环带)。大平2号蚯蚓的若蚓期为20~30天。

(4)成蚓期:成蚓的明显标志为出现环带,生殖器官成熟,进入繁殖阶段。成蚓期是整个养殖过程中最重要的经济收获时期。这期间应创造适宜的温度、湿度等条件,以促进高产、稳产,并延长种群寿命。此期历时占蚯蚓寿命的一半(5)衰老期:衰老的主要标志为环带消失,体重呈永久性减轻。此时,蚯蚓已失去经济价值,应及时分离、淘汰。养殖状态下,蚯蚓个体的寿命要远远长于野生蚯蚓蚯蚓各个种类的寿命长短有所差异。

环毛蚓属寿命大多为1年,如普通环毛蚓、希珍环毛蚓,受精卵在土中的蚓茧内越冬,于翌年3~4月孵化,6~7月长为成蚓,9~10月交配,Ⅱ1月间死亡。异毛环毛蚓、湖北环毛蚓、巨环毛蚓则系多年生种类,寿命超过1年,以成体状态越各,翌年春季产卵,属于越年生蚯蚓。异唇属、正蚓属蚯蚓寿命较长,赤子爱胜蚓可存活4年多,陆正蚓长达6年,长异唇蚓在实验室良好的饲育条件下,可存活5~10年。

3、食性蚯蚓是杂食动物,以泥土、垃圾、粪便、枯叶、枯草瓜菜、木屑、废纸、原生物和微生物尸体为食物。蚯蚓天的摄食量与自己的体重大致相等,其中有一半作为蚓粪排出。生产1吨鲜蚯蚓,需摄食70~80吨有机垃圾。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deyishus.com/lkcf/3179.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