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呼吸器 >> 呼吸器发展 >> 口罩来源于迷信扒一扒口罩的历史
最近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依然是热门话题,这次我们还是以抗疫为话题,聊一聊突然买不着的口罩,在开始话题之前,我要向坚持在一线为抗击疫情做出努力的每一个人表达敬意,也希望疫情早早过去,天佑武汉,天佑中华!
关于新冠肺炎的问题这段时间感觉比较热门的就是口罩的话题,因为口罩和我们日常防护息息相关。
那关于人类口罩的历史起源,您了解吗?
关于口罩的历史起源争议还是很大的。
因为对于口罩在古代的功能界定,到现在学术界还是争议不断。
理论上最早记载“类口罩”实在公元前6世纪波斯拜火教的一种祭祀用具,他们在宗教祭祀时用布包裹面部,但这个不是起卫生防疫作用,这算“口罩”吗?
后来这个拜火教还经过中亚传入了中国,在南北朝时期的墓葬中,也曾经发现过拜火教祭祀带面具的相关石刻。
问题就在于,这个“口罩”的作用不是出于卫生考虑,而是迷信的一种行为。
那么真正口罩的出现是在什么时候呢?
有学者又提出,和卫生有关系的真正意义上的口罩可能出现在元朝宫廷,这个记载在马可波罗的《东方见闻录》中:伺候忽必烈饮食的侍者,需要蒙上一种很薄的娟巾来挡住口鼻以防止污染食物。
从这个角度来说,元朝侍者的娟巾的确起到的是卫生作用。所以,有人提出元朝娟巾是现代口罩的鼻祖。
再次多说一句,元朝时候的娟巾应该是口罩界的“贵族”,因为马可波罗说了,这种娟巾是用蚕丝和黄金线制作的,工艺水平很高,也就只能在宫廷中适用。
直到年,法国微生物学家巴斯德证明出空气中有病原菌存在,可以引发人类疾病,并且发明了巴氏消毒法,那时候消毒手段大行其道,现在的手术衣、橡胶手套什么的早期产品陆续在19世纪后半叶出现,不过那时候还没有口罩。
一直到年,德国的病理学家莱得奇发现,虽然有了充分防护,但是还有病人感染,他推测,除了接触传染,医生手术时说话和呼吸也会造成感染,所以他就用一种纱布制作出可以挡住医生口鼻的用具,这就是最原始的现代口罩。
很快,莱得奇正式推广口罩,病人感染率明显下降,于是口罩开始在医界大面积推广。
这个口罩完全对得起“原始”这两个字,当时这种口罩只有一层,他是紧紧的包扎在医生口鼻上面,这让医生很不舒服。年一个英国医生在口罩内部加了一个铁丝支架,使纱布和口鼻之间有了空隙,这样就克服了呼吸不畅的问题;年,一名法国医生进行了第二次改进,纱布从一层增加到6层,并且直接缝在手术衣衣领上,需要的时候,只需要翻衣领就可以使用了;最后的改进就是用一个环带挂在耳朵,自此,现代口罩雏形和使用方法,就此出现了。
这种口罩出现后,很快就在几次大规模的公共卫生事件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年中国东北大鼠疫,当时清朝总医官伍连德在东北防疫期间,认为肺鼠疫是通过人与人的呼吸传播的,所以为了避免医护人员被感染,他就发明了一种加厚口罩——伍氏口罩,就成了中国近代第一款口罩,果然佩戴口罩后,传染率明显下降。
世界范围来看,年开始席卷全球的西班牙流感,当时从美国堪萨斯州的芬斯顿军营开始,随后,流感传到了西班牙,总共造成万西班牙人死亡,据不完全统计,-年底,全世界大约20%得人感染西班牙流感,保守估计造成约万人死亡。
西班牙流感的大流行,人们开始强制要求戴口罩,戴口罩也越来越被人们接受。
20世界50年代,伦敦烟雾事件,让更多的人把口罩功能拓展到了防尘领域。
一系列卫生事件使得口罩慢慢成为人类呼吸防线上的重要一环。
现在我们再来说说N95口罩
普通面部口罩、一次性医用口罩、N95型口罩,这些名词你都了解吗?
医用口罩一般由外层的防水层,中层的过滤层和内层的吸收层构成,它可以阻隔90%的5微米颗粒。而非医用口罩没用中间过滤层,防护效果较差。
N95中的N代表的是Notresistanttooil,可以用于有效的过滤掉非油性悬浮颗粒;95指的是过滤率,就是95%,它严格的来说属于呼吸器,它的优点是可以更紧密贴合脸部,过滤效果更好,因为它的微粒过滤可以达到0.3微米级别。
从医学效果来说,N95口罩一次性医用口罩普通面部口罩其它三无口罩啥都不戴。
口罩从原来的1元,涨到现在4元、5元甚至都买不到,那我们作为大众,买不到专业的N95口罩怎么办?
其实很简单,如果你的目的是防护,只是去露天公众场合,不密切接触感染源的话,医用外科口罩就足矣。
但是,带口罩不意味着%阻隔病毒传染,所以我们最有效的做法就是:
哪都不要去好好在家待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