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吸器

这张经方可以用于慢性心衰全过程

发布时间:2024/12/8 12:52:20   
中科白癜风 http://www.pfzhiliao.com/

慢性心力衰竭多表现为双下肢水肿,胸闷,气喘,腹胀,纳差等症状。查体可见颈静脉怒张,肝-颈静脉回流征阳性,双下肢指凹性水肿等。常见舌质淡胖,苔水滑,脉沉弦。相当于中医的脾肾阳虚证。现代医学的治疗方法是强心、利尿、血管活性药物的应用等。金匮肾气丸应用于慢性心力衰竭治疗的全过程,有助于提高病人的生活质量和生存质量。

脾为后天之本,肾为先天之本。慢性心力衰竭既有脾胃运化失常的症状表现,又有肾阳亏虚,水湿泛滥之证,脾肾双亏,究竟补脾还是补肾?严用和明确指出:“肾气若壮,丹田火经上蒸脾土,脾土温和,中焦自治,膈开能食矣。”张景岳本《内经》“肾为胃之关”之论,更有见地说:“夫胃为五脏六腑之海,而关则在肾,关之为义,操北门锁钥之柄,凡一身元气消长,约束攸赖。故许知可云∶补脾不若补肾者,谓救本之道,莫先乎此也。诚万古不易之良法。”

金匮肾气丸首见于张仲景的《金匮要略》,其药物组成有干地黄八两,山茱萸四两,薯蓣四两,泽泻、茯苓、丹皮各三两,桂枝、附子(炮)各一两。金匮肾气丸虽为温补肾阳之品,其桂枝、附子用量却大大少于滋阴之药,《医宗金鉴》:“此肾气丸纳桂、附于滋阴剂中十倍之一,意不在补火,而在微微生火,即生肾气也。”经言“壮火食气,少火生气”,此之谓也。

慢性心力衰竭病程较长,病情缠绵,症状复杂。病之标在心,病之本在肾。西药着重于治标,金匮肾气丸着重于治本,两者相合,可收到较好的疗效。

患者董某某,男,67岁。于年11月就诊。自述一年来白天步行不能超过米,超过则头晕,心慌,气喘,胸闷。夜尿频繁,每晚3~5次,凌晨口干欲饮。查心电图提示:心肌缺血。曾服六味地黄丸、复方丹参片、参松胶囊等无效。刻下症见:面黄少华,形体瘦弱,恶寒怕冷,气怯声低,纳食不香,大便稀溏,颈静脉轻度怒张,肝-颈静脉回流征阳性,双下肢轻度水肿。舌质淡胖,苔水滑,脉沉弦。西医诊断:慢性心力衰竭。

中医辨为脾肾阳虚证。西药给予螺内酯片20毫克,每天1次。中药给予金匮肾气丸(浓缩丸),每次8粒(相当于生药3克),每日3次。3个月之后复诊:每晚夜尿1次,凌晨口干基本消失,纳食正常,大便正常,已不怕冷,双下肢水肿消失。可以步行米无胸闷,气喘,心慌等。嘱停服螺内酯,继续长期服用金匮肾气丸。

分享一个方子,可以用于缓解慢性心力衰竭。

参黄芪养心汤:黄芪30~60克,太子参10克,麦冬15克,五味子6克,紫丹参15克,炒白芍10克,甘草3克。

每日1剂,早晚餐后各1次。

这个方子有益气养阴,活血养心之效。

取生脉饮“补气而使血道充盈,脉气以复”之意。

主治扩张型心肌病,证属气阴两虚、心血瘀阻者。本方亦可用于慢性心力衰竭治疗。

扩张型心肌病属中医“心胀病”的范畴,多由禀赋不足,邪毒乘虚而入,心气耗散,瘀湿饮停,日久心体胀大而发病。

气阴两虚为本,血瘀为标者常见,治疗以益气养阴兼活血为要。

方中重用黄芪益气升阳、利尿消肿;

丹参一味,可活血化瘀、滋养心营;

白芍养血滋阴、解痉和营,配以甘草可益气养心复脉,调和肝脾、调节心脏舒缩。

本方可随兼症加减,或酌情调整单药剂量。

如伴有心气阳虚或阳虚水泛,合入苓桂养心汤(黄芪、桂枝、茯苓、白术、防己、甘草)。

伴有心脉失调或夜寐不安者合入交泰调脉方(黄连、肉桂、丹参、楮实子)。

伴易外感者加炒白术、防风、葛根;

伴心悸者加楮实子、玉竹、葛根;

伴胸闷胸痛或纳呆者加檀香、砂仁等。

或可根据中医五运六气学说,结合每年运气特点因时加入中医运气方药:

如己亥年,可予白术厚朴汤及敷和汤方意加减;又如庚子年,可予正阳汤及牛膝木瓜汤方意加减等。

此方是长三角健康峰会暨第二届中医药博览会上发布的“百首效方”之一。

之所以命名为百首效方,是因为里面收录了江苏百位名中医的百首最拿手的经典效方。

每人贡献一首经验方,这些药方必须是经过长期实践确有疗效,又跟老百姓常见病、多发病扣的比较密切的方子。

医院原党委书记、主任医师陆曙贡献的方子,就是此方。

分享名医经验方,希望能为大家就医提供参考。

心力衰竭,是很多种心血管疾病的终末阶段,是各种心脏结构或功能性疾病导致心脏充盈和(或)射血功能受损,心排血量不能满足机体组织代谢需要,以肺循环或体循环淤血,器官、组织血液灌注不足为临床表现的一组综合征,常以呼吸困难、体力活动受限以及水肿为临床症状。随着冠心病、高血压疾病发病率的逐年上升,心力衰竭的患病率也呈现上升趋势。

最早在中医经典《黄帝内经》中即有对于现代医学中心力衰竭的散在描述,《灵枢·胀论》中写到“心胀者,烦心短气,卧不安。”《素问·痹论》中也有“心痹者,脉不通,烦则心下鼓,暴上气而喘。”的记载。东汉医家张仲景在《金匮要略·水气病脉证并治》以及《金匮要略·痰饮咳嗽脉证并治》有“心水者,其人身重而少气,不得卧,烦而躁,其人阴肿”以及“水在心,心下筑坚,短气,恶水不欲饮…水停心下,甚者则悸,微者短气。”由于此两条所论治的症状与心力衰竭十分契合,也为很多经方派的医家认为是治疗心力衰竭的圭臬。到今日,尽管在中医经典中并没有对心力衰竭有极其明确的定义,但是根据患者实际症状的不同,辩证论治,总以心悸、喘证、水肿以及胸痹为参考。

心力衰竭的病理病机

心力衰竭患者病变早期主要以心肺气虚、运血无力、瘀血内停为主要病机,病至中期,则因气虚不复,瘀血日久,化赤生新力缓,脏腑失于荣润而呈气阴两虚之证,后期气虚及阳,瘀血愈甚,迫津外泄,抑制水津回流而致水湿泛滥,瘀血贯穿始终,也就是《血证论》中所写的“血积既久,其水乃成”“瘀血化水,亦发水肿”。因此心力衰竭的中医病理病机演变总可以用“虚”“瘀”“水”者概括,其中心气心阳亏虚是病理基础,血瘀是中心病理环节,痰浊以及水饮食主要病理产物,整个病理过程是随着心之阳气亏虚程度从而自代偿阶段逐渐进入失代偿阶段,而失代偿阶段最主要的特点既是血瘀、水饮的进行性加重。

心力衰竭相关经方治疗

宣肺利水

小青龙汤记载于中医经典《伤寒论》中,条文写道“伤寒表不解,心下有水气,干呕发热而咳,或渴,或利,或噎,或小便不利,少腹满,或喘者,小青龙汤主之”,其功效载于解表散寒、温肺化饮,原多用于治疗外寒里饮之证。呼吸道感染是慢性心力衰竭常见的诱发因素,且慢性心力衰竭病人多素有水饮,复感寒邪扰动,凌心射肺而喘不得卧,此时小青龙汤解表温肺化饮。有研究表明,小青龙汤联合米力农治疗与单纯用米力农相比,提高了临床疗效。现代医学多认为小青龙汤提高临床疗效与改善心脏自主神经功能和降低超敏C反应蛋白以及白细胞介素炎性因子水平及抑制炎症反应有关。

《金匮要略》中记载“支饮不得息,葶苈大枣泄肺汤主之”葶苈大枣邪肺汤本是泻肺行水,下起平喘,主治饮停胸膈、咳逆喘息,这与心力衰竭病理产物水饮停聚胸胁有异曲同工之妙,除此之外,经过现代研究葶苈大枣泄肺汤与增强心肌收缩力、抑制神经内分泌过渡激活、保护心肌以及改善心力衰竭患者炎症状态等相关,具有较好的临床效果。

健脾化湿利水

医家张仲景在其所著的经典《金匮要略》中记载“心下有痰饮,胸胁支满,目眩,苓桂术甘汤主之”“夫短气有微饮,当从小便去之,苓桂术甘汤主之”。苓桂术甘汤具有健脾利水、温阳化饮的疗效,原条文中多用于治疗中阳不足之痰饮。心力衰竭多因气虚阳虚而水饮内停为患,可以治以益气温阳、温化痰饮,故以苓桂术甘汤打底,辩证加入其他药物。现代医学认为苓桂术甘汤有改善心功能,增强运动耐力改善预后等功效。除此之外,慢性心力衰竭尤其是右心力衰竭病人常因消化系统淤血导致胃动力下降出现腹胀、纳呆、恶心等症状,此时应用苓桂术甘汤则不仅可以改善心功能,更有缩短胃排空时间,增强胃动力,改善胃肠道症状的治疗效果。

温补肾阳

心力衰竭日久,肾阳虚损、水气内停,则常投以真武汤以温阳利水。医学研究认为真武汤在改善慢性心力衰竭病人心功能同时降低IL-6、IL-10、TNF-α水平,可以改善机体炎症状态,并且真武汤可改善病人心功能及血流动力学状态,这提示着真武汤可发挥改善心室重构的功效。

宣肺利水

补阳还五汤,首载于清代医家王清任的《医林改错》一书中,具有补气,活血,通络之功效,多用于治疗中风之气虚血瘀证,在心力衰竭的治疗中由于补阳还五汤具益气活血通络的功效,因此可改善心力衰竭病人气虚血瘀状况。研究证实给予补阳还五汤有助于提高心力衰竭病人的临床疗效,能够改善心功能及预后,其机制可能与改善内分泌因子水平、心室重构有关。

对于心力衰竭的治疗目标在于防止和延缓心力衰竭的发生发展,缓解临床症状提高生活质量,改善长期预后,对于心力衰竭的病人,除了必要的遵医嘱检查服药外,对于各种可以导致心功能受损的疾病,如冠心病、高血压、糖尿病的早期管理也是必要且重要的。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deyishus.com/lktp/7354.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