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呼吸器 >> 呼吸器介绍 >> 幼儿异物卡喉窒息,仅6分钟便可致脑损
文|全文共字,阅读时间约2.5分钟
孩子年纪越小,越容易被异物堵住气管,发生窒息,其中87%是3岁以内的幼儿。
最近逛街看到惊心动魄的一幕,一个1岁大的女娃因吃糖果卡在喉咙,随即出现呼吸困难、脸部胀红的症状,吓得妈妈当场急哭,好在商场人员急中生智,及时采用“海姆立克急救法”对娃施救,十余秒后小家伙吐出糖果,一分钟后恢复正常,孩子妈抹着眼泪止不住地道谢。
多数家长在带娃的过程中,由于疏忽导致孩子被异物卡喉,每年幼儿因异物卡喉的案例层出不穷,如果情况紧急,父母一定要学会“海姆立克急救法”,如下图显示。
父母将娃抱起来,让其脸朝下,趴在膝盖上,一只手捏住孩子的颧骨两侧,手臂贴着前胸,用另一只手掌的掌根用力拍宝宝两肩胛骨,直到异物吐出。
宝宝异物卡喉后,通常会出现突然剧烈咳嗽、脸色青紫、呼吸困难,不能说话等异常情况,若是用海姆立克急救法无效,父母要迅速带娃就医。
异物卡喉可能仅需六分钟可致脑损伤
异物梗塞是造成1岁内孩童意外死亡的主要原因,90%的异物吸食案例发生在4岁以下的幼儿,80%发生在3岁以下的孩子,75%发生于2岁以下的儿童;由于男孩活动好动、好奇心更强,发生率是女宝的1.5~2.4倍。
据统计,我国每年因异物阻塞气道引起窒息死亡的孩子近名,一般气管卡住后容易出现窒息,停止呼吸4~6分钟,会给大脑造成不可逆的损伤。
这是因为窒息可导致大脑缺氧,脑组织中几乎没有葡萄糖和氧气储备,一旦缺氧,在两分钟内,脑活动立刻停止,几分钟后便可出现不可逆的损伤。为此,一旦发生异物窒息,必须要争分夺秒抢救。
由于幼儿身体器官发育不完善,咀嚼能力有限,认知能力和安全意识不强,加之好奇心很强,家长在带娃过程中要格外上心,远离如下几种生活中常见的“危险品”,避免孩子误食。
几种“窒息”异物,请远离宝宝视线范围
1、大人的药丸/片
大人的药丸颜色亮丽、外观很像糖果,有的药物表面被糖衣覆盖,刚入口时微甜,孩子很可能误以为是糖,拿起来就往嘴里喂,一旦误食,不仅有卡喉的危险,孩子可能药物中毒。
2、硬币
如今多数家庭的抽屉里、角落里有散落的硬币,对于刚学会爬行、走路初期的孩子而言,难免会因好奇心去尝试它们,继而增加异物窒息的风险。
除此以外,纽扣电池、弹珠、笔帽、纽扣、电池、硬币、吊坠、玻璃珠、磁力珠、海洋宝宝等物品,最好也放置在娃的视线范围以外。
3、瓜子
儿科医生称,就危险程度而言,在儿童吞入的异物中,花生米、瓜子排在前两名,正是因为大人吃,孩子的模仿能力强,跟着一起吃,结果咀嚼不当,导致异物卡喉,除此以外,开心果、鸡骨头、鱼刺、口香糖、果冻、带核的水果、榛子、松子、蚕豆等也容易卡喉,家长最好别给娃吃。
如何避免发生异物卡喉?
除了可能误食以上食物引发卡喉窒息的情况外,父母平时在喂养孩子的过程中,一定要注意如下几件事,降低卡喉的发生率。
1、喂饭时不能着急,让孩子细嚼慢咽,不要催促娃吃饭,吃饭时不要说笑,哭闹时不要喂饭,避免食物呛入气管。
2、坚决不给三岁以下的幼儿喂食坚果、果冻等食品,喂孩子吃鱼肉时要将刺挑干净,尽量不要让我啃食鸡爪,避免小骨头卡喉,不要喂食难以咀嚼的硬质食物。
3、吃馒头、面包等食物噎着时,不要给孩子喂水,水会使食物发胀,进而堵住气管,造成呼吸不畅。
4、务必排查以上孩子触手可及的身边物品,检查玩具零件是否存在松动现象。(明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