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呼吸器 >> 呼吸器介绍 >> 中华鳖甲鱼雄霸中华文化圈的原因甲鱼
中央文件已经发下来了:疫情跟甲鱼没关系,大家请放心食用。今天是.3.20春分。万物复苏的好时节。甲鱼们也差不多都从冬眠状态里苏醒过来了。
甲鱼是鳖(软壳水生龟)的俗称,一般甲鱼指的是中华鳖。
中华鳖:龟鳖目,曲颈龟亚目,鳖科,鳖属,中华鳖种。中华鳖分布区域是中华文化圈(中国,越南,南北朝鲜,日本)和俄罗斯(西伯利亚)
中华鳖北到俄罗斯,南到越南北部中国除了高海拔的青海西藏之外各省和自治区都有分布,也都适合人工养殖。那问题来了
为什么中华鳖分布范围这么广呢?
原因一,神奇的水下辅助呼吸器官
民间有谚语:
春天发水走上滩,夏日炎炎柳荫栖。
秋天凉了入水底,冬季严寒钻泥潭。
也就是说中华鳖是通过入水钻泥的冬眠方式来应付东北的寒冷冬季的。那冬眠期间甲鱼在水底淤泥里的呼吸怎么解决?用不用游到水面呼吸?这个问题一直也困惑了我很久。
首先,我们要知道甲鱼主要靠肺呼吸。其次,甲鱼可以在水里呼吸(把水吸进嘴里,吞进肚子吸收氧气,然后把CO2(废气)和废水(尿)一起从嘴里排出来)。整个冬季中华鳖都可以利用身体里的辅助呼吸器官呆在水底淤泥里而不用游到水面呼吸,时间长达半年。
脖子是脖子,嘴巴还是嘴巴,你牛!现象是这么个现象,至于这个辅助呼吸器官在哪里?学术界有两个回答。一部分人认为是在嘴巴内侧及上下缘的细微齿状凸起。另一部分人认为是这个辅助呼吸器官在鳖的喉咙部位(和鱼鳃一个部位)。
思达米大胆猜测(他们都错了):甲鱼的辅助呼吸器官是它的肠道。思达米的理由是中华鳖90%的尿液从嘴巴排出但并没有相关管道(直接就是利用肠道)。而和尿液一起排出的还有CO2(说明CO2产生的地方离肠道非常近)。也可能根本没有什么辅助呼吸器官,甲鱼的肺就可以直接利用水进行氧气和CO2的交换。
无论如何,冬眠期间甲鱼都不需要费力游到水面换气,这是事实。基于水里的温度永远不会低于0°c的特点及大量脂肪储备,生活于东北地区和西伯利亚地区的中华鳖表示过冬完全没有问题
喝进去水就可以吸收氧,果然是水鱼原因二,进化程度很高。
在龟鳖目下,鳖的进化程度最高。比陆龟科,蛇颈龟科,淡水龟科,海龟科进化程度都高(进化里鳖是老大)。而完全适应深水及冬眠习性的特化身体构造(如上图)使中华鳖(甲鱼)成为现今分布最广,适应能力最强的鳖种。
原因三,甲鱼的繁殖能力超群
我们来比较一下
黄缘龟的繁殖力是8枚/年/只(4枚/穴,2穴,9克)
三线闭壳龟的繁殖力是8枚/年(4枚/穴,2穴)
北种黄喉的繁殖力是15枚/年(5枚/穴,3穴)
南种黄喉龟的繁殖力是20枚蛋/年(7枚/穴,3穴)(9克/枚)
乌龟的繁殖力是25枚/年(6枚/穴,4穴)
鳄龟的繁殖力是60枚/年(30枚/穴,2穴,11克)
巴西龟的繁殖力是60枚蛋/年(15枚/窝,4窝)。
中华鳖的繁殖力是枚/年(20枚/窝,5窝,6克/枚)。年份越高体型越大,下得越多。15年以上的鳖繁殖力是枚(50枚/窝,4窝)!
超级无敌产蛋王可以看出甲鱼是“超级产蛋王”的存在。一窝蛋即使只有1%存活,甲鱼的种群依旧可以延续。(和中华民族的强大基因一样无敌:打不过你,我以数量淹死你)
(以上产蛋间隔基本为20天。以第一穴时间开始计算,没达标自己找原因)。
总之,甲鱼凭借强大的水下辅助呼吸系统和冬眠度过大半年的严寒冬季,高度进化的身体构造及强大的繁殖能力“霸占”了几乎整个中华文化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