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吸器

国家队的辅助装出装水平,属于什么段位

发布时间:2023/4/3 21:08:44   

大国建设者们

“打怪升级”破纪录的征程

就如同打团队游戏

需要有人强势输出

需要有人积攒经济

需要有人抗压抗伤

也需要有人辅助保护

每一场胜利背后

都离不开团队的协作配合

每一个“秀翻全场”的C位背后

也都少不了辅助提供保护或技能加成

今天,小新就为你介绍几件

央企国家队里

那些为劳动者提供保护的

“黑科技辅助装”

大家伙儿看看

这出装水平

属于什么段位?

烈火烧不着的工装

有一款神奇的工装

它在遇到明火时

不会熔融、滴落或者穿洞

离开火源后又马上能自行熄灭

不仅烧不破

还能阻隔热能对人体的进一步伤害

更令人感动的是

这种面料衣物

穿起来与普通衣物没有明显差别

▲烧不着的工装

具有阻燃、隔热、好穿等优质特性

这种神奇的面料是啥?

“烧不着的工服”采用的是

中国石化仪征化纤自主研发的

夏季阻燃防静电面料

其主要材料

是具有超高强度、高模量、

耐高温、耐酸碱、重量轻等特点

被誉为“子弹打不透、烈火烧不着”的

对位芳纶

(芳纶纤维的“代表作”之一就是防弹衣)

▲对位芳纶纤维,因颜色金黄,价格昂贵,也被人们称为“黄金丝”。图为黄金丝制成的阻燃面料

年8月24日

中国石化仪征化纤

“仪特斯”夏季阻燃防静电工服

首次实现批量生产

成功打破了国外

阻燃防静电工服面料长期技术垄断

此款夏季阻燃工装

在保障高防护性能的同时

舒适性、日晒牢度等也得到较大提升

目前已陆续投用到

部分接触易燃易爆介质的相关岗位

我国石油石化等产业工人

穿上了更舒适、性价比更高的

本质阻燃防静电工服

割不破的手套

年5月2日

由14万根高强度纤维丝组成的吊带

吊起了港珠澳大桥工程重约吨的

钢结构混凝土预制件

大家可以想象一下一架空客A的重量

这项工程相当于吊起了22架空客A

这种纤维

就是由中国石化仪征化纤生产的

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

这个名字你或许觉得陌生

但你应该听过它的商品名

——“力纶”

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

与芳纶纤维、碳纤维

并称为三大高性能纤维

它身材纤细,却力大无穷

轻薄无比,却刀割不破

强酸强碱,也拿它没辙

这种扯不断、割不破、泡不烂的材料

是目前世界上强质比最高的纤维

这么好的材料

当然自己要掌握核心技术

并拓展应用场景啦!

经过产学研的联合攻关

年、年

国内首套吨/年、

吨/年干法纺丝

高性能聚乙烯纤维工业化生产线

先后在中国石化仪征化纤建成投产

打破了国外独家技术垄断

我国成为第三个

掌握此项技术并实现产业化的国家

▲制成手套防火防切割

因具有耐摩擦、防切割等优异性能

在防切割领域

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可以用于生产

各种防切割面料

和防切割手套包覆纱

目前,各种防护等级的防切割手套产品

被广泛用于机械加工、钻井采油、

建筑施工等各种行业中

保护劳动者的安全

可全身助力的机器人

在智能制造领域

存在大量常规工业机器人或自动化装备

无法完全替代人工作业的场景

在这些快节奏、高重复、

易疲劳的作业环节中

工人的肩部、背部、腰部以及腿部

容易产生疲劳损伤

诱发肌肉骨骼系统疾病

00:40

为解决这一问题

中国船舶研究所自主研制了一款

工业外骨骼机器人

这是一种人机共融型特种机器人

它能够通过多传感信息融合、

人机协同控制

以及机器学习等技术

构建人与机器人的共生物理空间

它穿卸便利、使用灵活

嵌入式系统可自主识别工作状态

穿戴后不影响人正常走路、跑步、

上下楼甚至开叉车

同时可实现上肢、下肢、腰部等全身助力

支撑力矩幅值及角度

可根据应用场景快速调节

在实际工作中

该外骨骼机器人可广泛适用于

船舶、航空航天、兵器、车辆、核电等

诸多行业的人工作业场景

通过仿生机构设计

和人机协同柔顺助力控制

增强劳动者人体机能

强化肢体力量,预防疲劳损伤

可智能防护的呼吸器

长期以来

矿工现场使用的防尘口罩

主要靠佩戴者主动呼吸克服部件阻力

呼吸阻力大、防尘效果差、佩戴舒适性低

为给矿工提供

更高效、舒适的呼吸防护装备

中国煤科沈阳研究院研发了一款

智能呼吸防护产品

——KLS矿用滤尘送风式防尘呼吸器

▲KLS矿用滤尘送风式防尘呼吸器

它能够将智能传感技术

与呼吸感应控制技术相结合

精准识别佩戴者不同呼吸状态下

所需风量进行智能送风

实现无阻力呼吸

它的整机重量不大于克

优质硅胶材质适合长时间佩戴

续航时间不小于8小时

由三级过滤组成

过滤效率可达到99.97%

主机具有滤芯状态监测功能

它解决了现有呼吸防护装备

在整机质量与送风量、能耗

以及续航时间等方面

难以均衡的关键性技术难题

实现了高效滤尘、智能呼吸

和轻量装备的均衡配置

广泛地应用于井下作业、

抢险救援等环境

为劳动者建立了绿色呼吸屏障

为我国尘肺职业病预防提供了有效措施

可借力的超长扳手

在管道检修作业中

控制管道流体的阀门

通常位于阀门井中

或者位置较低的深坑中

在进行阀门启闭时

需要操作人员下到阀门井中

进行手动操作

然而,井下空间狭窄、密不透风、黑暗潮湿

操作人员不便手动旋转阀门

部分污水管道以及油气田的输送管道

还存在有毒气体或液体泄漏的风险

若在阀门井底聚集

将对操作人员的生命健康产生危害

▲陈胜使用“超长扳手”开关阀井内阀门

为解决阀门井内阀门开关不便问题

国家管网集团天津LNG“创新工作室”陈胜团队

研发了井下阀门手轮开启专用扳手

通过杠杆传动机构研制“超长”扳手

可在地面对地下2米深处的阀门进行开关

保护操作人员免受井下污浊空气侵扰

目前,该扳手已成熟运用于检修操作过程中

有效地提高了工作效率

也为一线员工的安全健康提供了有力保障

解放双手的智慧运维头盔

运维工作是核电站

安全稳定运行的重要保证之一

工作人员需要严格按照工单执行指令

并及时录入执行结果

过去,工作人员需要在操作过程中

多次填写纸质工单

工序、设备、工具间的频繁切换

增加了操作负担

针对现场工作人员的痛点

中广核宁德核电引入了AR智能头盔

通过衍射光波导技术

将作业相关的各类信息实时展示在眼前

可以呈现视频、3D模型、图片等多种信息

用语音实现人机交互

彻底解放现场工作人员的双手

▲AR智能头盔

使用AR智能头盔巡检时

可通过语音直接记录设备信息

并生成巡检报告

同时把所有的设备巡检标准

和巡检路线信息

都集中在AR头盔里

巡检人员也可使用头盔里的设备三维模型

用手势将设备构造、功能逐一分解

当设备出现故障

工作人员无法做出准确判断时

可以远程联络专家

专家通过AI标注、屏幕共享等功能

指导现场人员作业

▲使用AR智能头盔巡检

集多重功能于一身的安全帽

近日,一种具备对讲功能的安全帽装备

在中铁四局深圳滨海大道作业一线得到应用

这款智能安全帽

在保障人身安全的基础上

还集成了许多新功能

安全帽内部具有SOS、录像、对讲、

照明、定位等功能

通过管理平台

可以查看作业人员的行程轨迹和工作状态

实时掌握项目施工情况

当出现突发性危险状况时

指挥人员可通过管理平台

对全员发出语音警报

通知全体人员紧急撤离危险区域

当作业人员独自工作发生意外时

可触发安全帽SOS求救功能

系统在3秒钟之内发出位置求救信号

管理平台在接收到求救信号后

会立即通知项目管理人员

让应急救援更准确、及时

与之类似

中交三航局宁波分公司

嘉兴1号海上风电项目团队

也设计了一款智能安全帽

安全帽内部放置了两个黑色芯片

可实时显示人员位置、时间等信息

并能借助互联网技术智能识别不安全行为

形成可追溯记录

有效提高了海上风电建设的安全系数

▲中交三航局技术员正在向职工们介绍智能安全帽

人性化又智能的“住宅造楼机”

炎炎夏日

户外施工作业给建设者们的体力

带来巨大考验

由中国建筑旗下中建三局工程技术研究院

自主研发的住宅造楼机

可将智能布料、外墙模板吊挂、

喷雾降温、可开合罩棚、

预制构件转运等多功能集成一体

可为建设者们打造清凉的全天候作业条件

▲中国建筑旗下中建三局住宅造楼机

可开合防护罩棚

可以为建设者们撑起一顶“遮阳伞”

遮挡作业面的阳光直射

▲住宅造楼机可开合防护罩棚

集成降温喷雾系统

安装在住宅造楼机作业面下方

多个喷头

可以沿着贝雷架下弦的水管喷头喷洒出水雾

让工作环境变得清凉

▲住宅造楼机集成降温喷雾系统

目前,这个人性化、一体化、智能化的

施工综合集成平台

已在武汉硚口易家墩还建房等多个项目上

得到应用

央企国家队的“辅助装”

处处透着科技范儿

细节之处显关怀

愿我们的各项装备

越来越强大

让建设者们减少后顾之忧

C位尽情秀!

你还知道哪些硬核“辅助装”?

在评论区向大家介绍吧!

————/ END /————推荐阅读▼

(点击图片即可获取全文)

责任编辑丨陈婷

执行主编丨刘海草张灏然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deyishus.com/lkgx/4001.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