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
一、本章与其他章节的联系
本章是学习其他章节的基础。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本章主要阐明了生命活动离不开细胞、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的比较以及细胞学说等知识点。所有生命活动都离不开细胞,所以说本章涵盖并总领了整个高中生物学的内容,在其他章节或者模块中都将涉及,可以说本章在一定程度上具有绪论的功能。
本章两节在内容的选取上体现了连贯性、层次性、递进性的原则,认识上体现了从宏观到微观的原则。
二、教学建议
(1)注意与初中的教材相衔接,注重知识的连续性
作为高中教师,在这次新课程教学中,最好能熟悉初中的教材,其实教材的很多插图学生已经接触过,备课时充分考虑到学生初中的学习水平和学习状况,做好知识的铺垫,搭好知识阶梯,降低学生学习生物学的难度,不给学生以突兀的感觉,增加学生学好生物学的信心,也有助于提高本学科在学习中的地位。
(2)注重与学生的生活实际和社会热点相结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刚开学,学生对每个学科都怀有强烈的好奇心,如果我们一上来就能抓住他们的眼球和大脑,那我们就成功了一半。靠什么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呢?除了精美的插图,悦目的版式外,还有很多与社会热点相关的内容以及科学最前沿的进展,例如SARS病毒问题,AIDS问题,细胞的组装问题等,不仅仅可以讨论纯生物问题,也可以发散到社会伦理道德方面。
(3)注意与学生的学习经验和生活经验相联系
多与学生的经验相联系,可以拉近与学生的距离,也可以拉近科学知识与社会生活的距离,避免学生知识学习的脱节,又可以让学生切实感受到学习生物学知识也可以造福人类。例如学习生命活动离不开细胞就可以让学生回忆初中的知识,讲到水华可以让学生实地观察。
(4)注重学生科学素养的培养与形成
新课程的基本理念之一就是提高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教师可以利用书本上的现成的材料再加工,例如细胞学说的建立过程、发展过程,结合课本上的问题,让学生思考细胞学说的地位和意义。
(5)注意突出重点,详略得当
新课程,新理念,上课也应有新思维,大家发现教材的编排很适合学生的自学,既然如此,我们为什么不顺应潮流呢?该让学生自己主动学习的地方,教师是不是还要紧抓不放呢?如果教师讲得太多,而且是面面俱到,时间允许吗?这也是我们需要思考的。
三、课时安排
本章基础知识内容共2节,每节1课时共2课时;实验1课时(实验室)
第1节从生物圈到细胞
教案A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举例说出生命活动建立在细胞的基础之上。
2.会举例说明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
3.知道细胞是最基本的生命系统。
二、能力目标
初步学会分析生物学知识素材。
三、情感目标
认同细胞是最基本的生命系统。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生命活动建立在细胞的基础之上,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
教学难点
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本章引入
让学生阅读第一章走近细胞的引入,让他们体会一下学习细胞的好处。
板书:第1节从生物圈到细胞
以“问题探讨”引入,学生边思考边回答。
生答:略
师讲:(补充艾滋病病毒)
1.病毒不具有细胞结构,它必须寄生在活细胞中,利用活细胞中的物质生活和
繁殖。
2.SARS病毒侵害了人体的上呼吸道细胞、肺部细胞,由于肺部细胞受损,导致
患者呼吸困难,患者因呼吸功能衰竭而死亡。此外,SARS病毒还侵害人体其他部位的细胞。
3.艾滋病病毒是一种攻击人体的免疫细胞——淋巴细胞,导致人体免疫系统受到破坏的病毒,从而引出:生物体的某一种细胞受到损害,也会影响该种生物的生命活动,甚至导致其死亡。
一、生命活动离不开细胞(为什么呢?)
板书列表:学生一边阅读课本一边填写。
生答,教师总结。
表1生命活动离不开细胞的实例
思考与讨论:
学生讨论:略
教师总结:生物的生命活动离不开细胞
二、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
提问:地球上的生命系统可以分为哪些层次?为什么说细胞是最基本的生命系统?
学生一边阅读课本一边思考上述问题。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
思考与讨论:
生讨论:略
教师提示:
1.如果把龟换成人,图中其他各层次的名称不变,但具体内容会发生变化。例如,心脏应为二心房、二心室;种群应为同一区域的所有人,等等。应当指出的是:生物圈只有1个。如果换成一棵松树,图中应去掉“系统”这个层次,细胞、组织、器官、种群的具体内容也会改变。如果换成一只草履虫,细胞本身就是个体,没有组织、器官、系统等层次。
2.细胞层次;其他层次都是建立在细胞这一层次的基础之上的,没有细胞就没有组织、器官、系统等层次。另一方面,生物体中的每个细胞具有相对的独立性,能独立完成一系列的生命活动,某些生物体还是由单细胞构成的。
3.一个分子或一个原子是一个系统,但不是生命系统,因为生命系统能完成一定的生命活动,单靠一个分子或一个原子是不可能完成生命活动的。
学生练习:课后练习一、二题。
生答师纠:
1.(1)A、D、G、I(2)B、E(3)C、F、H
2.(1)细胞层次(也是个体层次,因为大肠杆菌是单细胞生物)(2)种群层次
(3)群落层次
教师提示:拓展题
1.不是。病毒不具有细胞结构,不能独立生活,只能寄生在活细胞中才能生活,因此,尽管人工合成脊髓灰质炎病毒,但不意味着人工制造了生命。
2.人工合成病毒的研究,其意义具有两面性,用绝对肯定或绝对否定的态度都是不全面的。从肯定的角度看,人工合成病毒可以使人类更好地认识病毒,例如,研制抵抗病毒的药物和疫苗,从而更好地为人类的健康服务;从否定的角度看,人工合成病毒的研究也可能会合成某些对人类有害的病毒,如果这些病毒传播开来,或者被某些人用做生物武器,将给人类带来灾难。
本节小结:(略)
教案B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举例说明生命活动建立在细胞基础上。
2.说出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
二、过程与方法
初步学会分析生物学知识素材。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认同细胞是最基本的生命系统。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1.生命活动建立在细胞的基础之上。
2.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
教学难点
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让学生阅读第一章走近细胞的引入,让他们体会一下学习细胞的好处。
板书:第1节从生物圈到细胞
以“问题探讨”(见教材P2)引入,学生边思考边回答。
1.提示:病毒尽管不具有细胞结构,但它可以寄生在活细胞中,利用活细胞中的物质生活和繁殖。
2.提示:SARS病毒侵害了人体的上呼吸道细胞、肺部细胞,由于肺部细胞受损,导致患者呼吸困难,患者因呼吸功能衰竭而死亡。此外,SARS病毒还侵害人体其他部位的细胞。
以“本节聚焦”引起学生的注意和思考。
二、新课教学
(一)生命活动离不开细胞?
教师引导学生观看教材P2~4资料分析,然后讨论教材中的5个问题。
1.提示:草履虫除能完成运动和分裂外,还能完成摄食、呼吸、生长、应激性等生命活动。如果没有完整的细胞结构,草履虫不可能完成这些生命活动。
2.提示:在子女和父母之间,精子和卵细胞充当了遗传物质的桥梁。父亲产生的精子和母亲产生的卵细胞通过受精作用形成受精卵,受精卵在子宫中发育成胚胎,胚胎进一步发育成胎儿。胚胎发育通过细胞分裂、分化等过程实现。
3.提示:完成一个简单的缩手反射需要许多种类的细胞参与,如由传入神经末梢形成的感受器所在的皮肤细胞、传入神经元、中间神经元、传出神经元、相关的骨骼肌细胞,等等。人的学习活动需要种类和数量繁多的细胞参与。由细胞形成组织,由各种组织构成器官,由器官形成系统,多种系统协作,才能完成学习活动。学习活动涉及到人体的多种细胞,但主要是神经细胞。
(二)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
问题:地球上的生命系统可以分为哪些层次?为什么说细胞是基本的生命系统?
列表说明:列出问题空表,先让学生一边阅读课本一边填写,然后教师总结。注意强调各个层次的区别
表2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
教师引导学生观看教材P4“思考与讨论”,然后让学生回答问题,最后强调动植物与单细胞生物的层次区别,并指出生命系统和非生命系统的区别。
三、课文总结
由上可知,构成生命系统的结构具有层次性、复杂性和多样性。从最小的细胞开始,到最大的系统生物圈,尽管生命系统复杂多样,大小不同,但它们层层相依,紧密联系,都离不开细胞这一最基本的生命系统。本模块的学习,我们就从细胞这一基本的生命系统开始。
四、作业
教材P6“练习”一第1、2题、拓展题。